(2014年10月10日,星期五,星洲日報)
藥用食療保健品
因為外形看起來酷似長著毛髮的猴頭而得名,是著名的珍貴食材,屬於齒菌類的真菌。外形與猴頭相似的部分是猴頭菇的子實體,約有拳頭大小,成熟時為白色或淡黃色,採收后隨時間氧化,顏色會逐漸變深。
野生的猴頭菇好發于溫和、潮濕而通風良好的微酸性環境,多寄生在胡桃木、橡樹、樺(hua)樹等樹木的樹干、枯死腐朽處或斷枝處,在雨季過後常長出一個個子實體。中國是猴頭菇的主要產地,多半出產於四川、雲南及東北一帶;台灣在宜兰棲蘭山和南投埔里有小規模的種植。
近年來中國地區對猴頭菇的研究日漸興盛,發現猴頭菇除了美味,更具有醫學上的價值,在藥食同療風氣盛行的今天,猴頭菇也成為養生保健的寵兒。猴頭菇含有多種的蛋白質、多醣類以及膳食纖維,和人體所需的多種氨基酸,營養成分可說是十分豐富。此外,猴頭菇也含有維他命A、維他命B1、B2、胡蘿蔔素、煙鹼酸、核黃素和礦物質磷、鈣、鐵,能夠強身健胃、提高免疫力、消滅自由基,甚至抗癌、消滅癌細胞的效果。
飲食保健知識
猴頭菇是中國四大珍珠之一,與魚翅、熊掌、海參並稱中國四大名菜,甚至有“山珍猴頭,海味燕窩”的說法。 猴頭菇以冬季生長的最佳,而乾燥的猴頭菇則跟香菇一樣,泡水後即可使用。《中國藥用真菌》記載:“猴頭菇味甘、性平、能利五臟、助消化、滋補、對消化不良、神經衰退與十二指腸潰瘍及 胃潰瘍有良好的功效。”
因此,廣泛的將猴頭菇應用於 食道癌、 胃癌、十二指腸癌等消化系統的腫瘤治療上。經多種臨床試驗證明,經常服食猴頭菇會增強人體消化系統的免疫功能。
注意事項:猴頭菇在料理前宜先泡水,取出後擠乾水分,可以除去苦味。
適合食用者:營養不良、身體虛弱、免疫力不佳、消化不良、腸胃疾病患。
目前猴頭菇已經可以透過人工方式種植,不過品質上比起野生良種還是有所不及。品質好的野生猴頭菇體型較大,結構緻密,甚至有近似瘦肉的口感,在中國又有“素中葷”之稱。猴頭菇料理方式有煮湯、熱炒、炸、燉等,食用上因為猴頭菇有益于消化道且熱量低,是健康飲食的良好選擇。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