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10月10號,星期五,星洲日報)
近年不少養生專家都警告果糖不好,多吃會導致肥胖,過去的確有研究提出果糖與脂肪肝和代謝症候群有關,引起公眾對果糖的關注,很多人因此把果糖或高果糖玉米糖漿 HFCS 視為過街老鼠,有人甚至將之視為會使人上癮的慢性毒藥。不過,由於部分研究的結果並不適用於人類,這些說法也引起科學界許多的質疑和反對觀點。
為什麼吃果糖會造成肥胖?原因之一是有研究指出攝食大量純果糖容易使脂肪堆積在肝臟中,而果糖在代謝的過程中,又無法刺激能夠調節食慾和攝食量的胰島素 insulin 和瘦體素 leptin 的分泌,科學家因此推論食用大量的果糖,最終會導致肥胖、胰島素抗性、高尿酸等代謝問題。
美國耶魯大學 Dr. Robert Sherwin 的研究團隊在 2013年也有發現,原來果糖與葡萄糖對動物腦部控制食慾的區域的血流量有不同的影響,葡萄糖能促使腦部減低食慾,反之果糖較易產生飽足感,相對容易造成肥胖。
另外,美國路易斯安納州立大學的 Dr.George Bray 在2004年,根據1960至2000年期間美國肥胖人口及高果糖糖漿的食用量,肥胖問題直接歸咎到食用過多高果糖糖漿,該說法隨即迅速廣為流傳。有關吃糖或果糖會危害健康的言論,在網絡上不斷被相互轉載。相關觀點不少是來自美國加州大學舊金山分校的 Dr. Robert Lustig ,他認為高果糖糖漿和蔗糖都是毒藥,是造成肥胖、糖尿病和代謝問題的主要原因,同時又把果糖與酒精相提並論,部分觀點在學理上有值得商榷的地方,況且我們平常食用的高果糖糖漿並非上述果糖實驗所用的純果糖,所以相關言論曾引起不少科學家的爭論及反駁。
無法證明果糖與肥胖有直接因果關係
其實,有些過去曾被用來指證果糖有害的論點,就像肥胖人口與果糖糖漿食用過多的關係,許多統計資料均推翻這項說法,原因是美國的高果糖糖漿食用量在2002年後其實已開始下降,但當地的肥胖問題卻依然持續惡化,而世界衛生組織 WHO 的資料也顯示,南韓、日本和加拿大的高果糖糖漿食用量雖然遠高於墨西哥和阿根廷,但後者卻有較嚴重的肥胖問題,兩者明顯無直接關係。同時,也有研究提出大多數支持食用果糖會導致肥胖的研究文獻,主要是著眼在流行病學上的聯繫,也就是喜愛大量甜食和高熱量的飲食習慣出現肥胖的可能關聯,真正的原因變得相當複雜,無法直接證明果糖與肥胖之間有實際的因果關係。
過去有研究提出老鼠食用大量的純果糖會容易出現肥胖和脂肪肝等問題,儘管研究所針對的只是純果糖,但民眾普遍卻把高果果糖漿和純果糖劃上等號,對高果糖糖漿產生恐懼。單就學術研究來說,這些工作能了解果糖在體內的營養代謝機制,但要將結論直接引申到一般大眾的生活之中卻非常不適當,首先是由於我們在正常飲食之中,是幾乎不會吃到只有純果糖的食物,而且實驗中一天多達數百克果糖的劑量,算是扭曲了現實生活中的正常狀況,與現實不符,不必對果糖有所恐懼。事實上高果糖糖漿 55% HFCS 無論是在成分或是甜度,與蔗糖都相差不大,2007年美國羅德島大學 Melanson 教授的研究也指出,食用高果糖糖漿蔗糖之後,在葡萄糖、胰島素、瘦體素、飢餓素 ghrelin 等濃度變化,並無明顯差異。肥胖追根究底都是由於熱量攝取過多,無論是高果糖糖漿還是蔗糖,只要吃多了都會增加肥胖、代謝症候群的風險,所以問題不在於吃什麼糖,而是吃多少。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